2021是城市更新的变革之年,新的变化,新的方向,指引者先行者去创新,去创造,去探索一条服务于人、服务于产业、服务于城市的更新升级之路。
变革一
中央政策更明朗更清晰,划线引导方向
年初,“城市更新行动”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目标。
4月,住建部发布《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
8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下简称为“通知”),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和增建。政府对城市的更新改造工作划出底线,让一线实际工作回到正轨。
11月,城市更新21个试点城市公布,将更高效、更精准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落地实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变革二
地方政府探索,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城市更新,首先面临的,正是资金问题,各地纷纷组建基金。北京、成都、上海、天津、无锡等地陆续成立以地方国企牵头的城市更新基金,6月,上海一支规模800亿元的城市更新基金成立,创下国内落地规模最大基金的纪录。此后,300亿元的无锡城市更新基金,600亿元的天津城市更新基金也分别于7月、8月相继落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市更新基金落地规模已接近3000亿元。
9月7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文称,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投资地方政府设立的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基金。筑福集团所提出的BTO模式,也是一条解决资金难题的新路径。
其次,城市更新进度要加速,亟待解决的还有效率问题。各地方政府通过组建城市更新办公室或城市更新公司来建立对口部门,明确责任,提升办事效率。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一线城市,到湖北、云南、四川等省份,新组建的城市更新公司,开始承担了起从规划到统筹的主要工作。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例,就涉及到政府部门、投资方、物业方、建设方、居民等多方的协调,通过共建共管、居民深度参与的方式,各地也逐渐摸索出经验。以加装电梯的关键区域——上海市为例,筑福集团的城市更新信息化工具平台“加梯网”通过居民互动、项目管理等体系化功能,在协调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和十年前的城市更新相比,如今的规划更面临着产业转型、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如何创新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提出推动城市更新技术应用向前了一步,但仍刚刚起步,前路漫漫。
变革三
城市更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有争议也更深入
当城市更新工作成为焦点,围绕其目标和成功标准,也开始有争议,深层次思考,势必带来深层次变革。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教授无疑是“以人为本”的思维,她在各种场合强调她的观点:判断城市更新成功的标准,是看能否实现引人、聚人、留人。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的观点则更加全面而多元,他先是指出“让需要改造的小区自己冒出来”,让政策服务于真正有需求的人和建筑,不久后,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城市更新作为建筑行业,应当参考美国、欧洲等成熟国家的发展经验,充分考虑到绿色、低碳这样的国家目标。
筑福集团董事长董有在谈及城市更新时,一直以“筑建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在与各城市合作过程中,更提升到带动产业、服务民生的层面。的确,城市的变革,不仅意味着家园更美好,还会优化营商环境,引入投资,升级产业,为一座城市带来新生。
(图片源于网络)
谁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从这个角度看,“城市更新”将伴随着时代的变革,国家的发展。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要助力经济稳定增长,不断加快深化改革,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2022年,更需在新的形势下,拥抱变革,把握未来,以城市更新带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平稳过渡, 攻坚克难,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