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

故事

“九月份开学,我孙子就可以在新校区上课了。” 在马连道33号的北京小学(广外分校)门前,一位大妈爽朗地笑着。的确值得期待,随着由筒子楼改造而成的新校区投入使用,这所小学不仅有了充足的学位,教学条件更是焕然一新。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1

不仅如此,在学校门前,独特之处更是一目了然——老校区书声琅琅,新校区安静低调;一座崭新的空中连廊,将新老校区连为一体。如此,学校师生往返于新老教学楼,不再需要经过马中里一区主要车行道路,只需从通廊穿行即可。

在狭窄局促的老居民区,这种设计不仅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建筑空间,更兼顾了校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一个字,妙!

老筒子楼到新教学楼,性能大幅提升

城市更新,本质上是根据最新的需求来改造建筑。

说到北京的东西城核心区域,无论是家长还是校园管理者,最焦虑的,恐怕就是学区问题了。适龄儿童无法入学,被分配到远处的学校,只因部分学校学位不足。

为解决部分学校学位不足、设施陈旧等问题,北京小学(广外分校)将学校对面的这栋筒子楼改建为教学楼,此举在北京是首个将周边闲置资产盘活,并执行实操的成功案例。

现在就跟着小编来看看,哪些方面都做了改造。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2

改造前,原外墙残破不堪,有的外墙甚至有松动迹象;

改造后,采用双面板墙方式进行加固后的外墙焕然一新,坚固耐用。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3

改造前,原筒子楼主要用途为宿舍楼,面积小,仅能容3-4人居住;

改造后,从最初的40多间房到现在的普通教室16间,并设有实验室、兴趣教室等,良好的空间布局为师生们提供了一种自由、共融的空间氛围。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4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5

改造前,每间教室没有洗手池,仅有的公共卫生间洗手水管也是裸露在外

改造后,每间教室增设洗手池,对于当下的卫生防疫,非常人性化。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6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7

拓宽走廊,并在走廊两端加装电梯,调整后不仅空间宽敞,也提升了便利安全,让校园与时俱进。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8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9

扩大外窗,窗洞口扩大到2.4*1.7m,光线明亮,通风环境改善;加装的护栏,更是让安全系数增强。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10

匠心独运,通廊连接克服改造难题

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对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往往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解决各种实际难题。而经典的设计也正是如此被“逼”出来的。

据本次改造设计负责人、筑福建科院设计师张可介绍,当初在进行改造规划时,发现学校的新老校区之间相隔着一条车水马龙的马连道中街。孩子们若要在两个校区之间往来,难免存在安全隐患。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11

为最大限度方便学校师生使用,保证学生安全,设计师定下了这个“空中通廊”连接校区的创新方案。因为涉及到各方,审批流程相对复杂,但如此人性化的设计,最终得到了相关各方的一致认可,既确保了改造的效果,更成为公认的点睛之笔。

实地探访发现,新校区在设计上还存在诸多巧妙的创意,比如,围绕教学楼设计了“双跑道”,将墙边空间进行充分利用,也可以作为操场跑道的补充使用。

探访北京首例“筒子楼改教学楼” 这项设计太妙了!-12

可以说,这一案例不仅实现了“筒子楼改教学楼”的突破,也对学校的未来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座优秀的新校园,堪称一次高质量改造。

随需应变——这是城市更新不变的原则和方向。北京小学(广外分校)“筒子楼改教学楼”案例无疑证明了不同类别建筑的改造可行性,为校园改造更新探索出一条全新路径,能够帮助更多学校高效合理利用空间,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城市人群学习充电的场地,校园的更新改造应以安全为基础,围绕实际运营需求进行合理、创新、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公建改造

逃离CBD|60岁的老旧厂房,半年完成“再就业”!

2021-11-10 15:47:39

集团动态

资讯 | 徒步专家踏勘新村户外线路 规划瑞爵农庄徒步试点

2022-11-15 10:16: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