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营房西街小区的“党员责任区”
走进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的营房西街,你一定想象不到这个小区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经过整体规划改造,这里的变化太大了。改造之前,管线堵、环境差、停车难,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改造之后,由内到外焕然一新,令人刮目相看。
01 空间不足 迎刃而解
营房西街1-5号楼,每栋楼都是6层,总建筑面积19013.9平方米,住着348户居民。实施综合整治前,小区不仅基础设施老化、管道堵塞、楼面破损、管线凌乱,更重要的是公共区域被侵占,随处可见的违章建筑、私装的地桩地锁,剥夺了居民的休闲空间,不仅导致无法有序停车,更让增设绿地、健身、垃圾分类装置等设施成为空谈。 总而言之:空间小导致脏乱差。这也是大多数老旧小区同样面临的问题。 那么,小区街道如何协同改造方、设计方,共同规划解决呢?
02 一方面:聚民意
要腾出空间来重新规划,涉及到拆违 ,必然动了一些居民的奶酪,更何况众口难调。但对于旧改,顺民意是原则,所以必须充分达成一致。 “改造需求的征集一定要自下而上,让居民充分参与到各个环节,自上而下形成多方联动,反映民意,才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初衷。” 项目设计方、筑福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感叹。 在立项之初,街道就协同改造方,对居民充分调研、现场走访、问卷调查,逐户座谈,确定改造方案,然后通过方案宣讲和展板公示再次征求居民意见。
为了顺利拆除违章建筑,街道专程抽调了包含5名处级在内的15名街道干部和全体社区干部,组建了5个工作组,分别负责营房西街1-5号楼拆除违法建设、楼体改造等居民群众工作。 正是他们用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一次次的入户,一次次的解释, 一次次的心灵碰撞,感动了大家,赢得了支持和理解。 最终,小区58户违法建设在5天之内被拆除完毕,为设计规划提供了基础,也为建设施工提供了保障。首层的违章建筑拆除后,每栋楼都恢复了独立的小院,变得整洁,有序。
图:小区违章建筑最终在5天之内拆除完毕
03 另一方面:巧规划
1-5号楼,每个小院里的空间并不大,为了营造环境,规划中采取了“见缝插绿”的策略。今天,当居民静坐在楼门前长椅上休憩时,映入眼帘的每株花草,每棵绿树,都寄托了设计师的一份独特的用心。 同时,为了最大化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设计师也别具匠心地采用了“子母车位”方案。所谓“子母车位”,指的是前后排车位紧挨,后车进出需要前车挪走,车位资源可以最大化利用。在寸土寸金的营房西街小区,这一方案结合了居民用车实际,获得了大家的理解,也促进了居民之间的和谐。
图:最大化利用空间的“子母车位”
就这样,通过党政引领下真诚细致的沟通,以及体贴实际的设计方案,空间不足难规划,这个难题迎刃而解了。
这也是继白云路7号院“螺蛳壳里做道场”成功改造后,又一个中心城区小空间、大谋划的旧改案例。
04 成绩单:数说改造
今天的营房西街小区,不仅完成了基础类改造,也进行了一些完善类改造。努力不曾被辜负,以下成绩单中的数字记录了一切。
图:改造后的管道和路面
05 经验谈:不忘初心 再出发
改造完成,仅仅是个开始。——项目的一位负责人感慨。接下来,小区如何通过引入物业管理进行长效运营,也是另一项关键的挑战。让人欣慰的是,小区在改造规划之初就规划引入物业公司,改造刚刚完成,物业公司就对保安、保洁、绿化、停车等方面实行了“四有”服务,保证改造成果。小编看到,在焕然一新的院内,人们脸上还挂着笑容。
每一个小区的改造,背后都有太多人的智慧与汗水。建设美好家园,还需“从心开始”。筑福团队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践行者,愿分享经验,与你同行,如需咨询帮助,请添加“小福星”微信联系我们,一同将老旧小区改造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