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即将启幕,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未来,令人无限期待 。
12月4日,中共北京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水平规划建设,把城市副中心打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的通州,一直在加速进入角色。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云景城市公园、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学校……一系列优秀教育机构和景观的建设进驻,不仅为城市副中心提升了颜值,更增添了文化底蕴。
这一年,住在通州老社区里的居民也发现,自己的家园悄然发生着变化。
比如今天我们带您去探访的西营前街小区。
它是“十三五”2018年通州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试点工程;列入了城市双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
2019年度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
更一直被当做通州老旧小区改造标杆项目被诸多官媒报道,以至于成了网红点。
位于通州区中仓街道的西营前街小区,西起玉桥中路,东至西营巷,南起西营前街,北至玉带河东街。楼房建筑面积约6.05万平方米,共有15栋住宅楼,62个单元门,769户人家。
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也是高档社区,可随着时光推移,管线老化、房屋漏水、道路坑洼等问题相继出现,成为了有待改造的老旧小区。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如何让老旧社区居民的居住质量也与时代同步?2019年,西营社区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一系列改造后,曾经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完全大变样,用居民老杨的话说,“住在这样的小区,心情都变好了”。
笔者实地探访发现,今天的西营前街,整洁有序且不失现代化,平坦的路面,规范的车位,贴心的老年中心,一栋栋崭新的楼房外观新颖,阳台上的空调架时尚而醒目,完全看不出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楼龄,甚至可以说是“逆生长” ,整个社区都焕发出青春活力。
社区的规划设计方筑福建科院项目负责人介绍,实现这一系列看似“高难度”的改造目标,其实是因为做了四个方面的动作。
壹 拆违建
“项目本身就是解决居民痛点需求和切身改造利益的平衡。”杨亮总结说。
以拆除违建为例,只有拆除违建,才能有更大空间来规划停车和绿化,因动了个别住户的“奶酪” ,沟通起来很难。
图:改造之前的违建现状
“通过属地政府牵头组织,对住户进行长期的利弊宣讲,展板公示、入户讲解,做思想工作,解释拆违建、拆护栏的必要性。”项目经理如此介绍。
(筑福集团使用小程序来收集居民意见)
沟通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今天,在小区内,已完全看不到违建的踪影。
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中仓街道的领导干部。而熟悉“自下而上”、“三查三划”来做旧改居民沟通工作的筑福团队打了一个配合。
贰 换新装
违建拆除后,当然就是要对小区的内外进行全面更新。
在外立面改造上,设计师遵循《北京城市色彩城市设计导则》,同时选择了与周边建筑色彩和谐一致的色调。造型上吸纳立面构件元素并优化设计,精细化表达和精致处理,使其既融于周边环境,又体现设计个性,使小区整体观感典雅、庄重兼具现代,同时又有亲和力、归属感。
这种设计,获得了规划和自然委员会专家及各级领导一致好评和肯定。
针对居民担心的安全及防盗问题,筑福团队在设计中考虑了采用金刚砂防盗纱窗,既解决防盗、防坠落问题,又保证了改造后的立面美观统一性,赢得了住户的集体点赞。
图:金刚砂防盗纱窗
在上下水改造现场,工作人员除了对展板进行公示,还将拆下来的锈蚀、腐烂的管道现场陈列展示,让住户亲眼看到了管道内部的种种问题,当然也就更加支持改造工作。
为了保温,也为了拥有完美的天际线,对第五立面——屋顶,进行了平改坡改造……经过一通内外改造,外观效果焕然一新,空间效果整洁有序。
叁 补短板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补短板”,建设生活区域配套,已经成为居民共同的迫切需求。筑福团队在规划本社区时,将原有闲置的4个废弃车棚合理规划,分别改造成物业用房和社区办公、活动室,让整个社区业态更加丰富,也有了“温度”。
另外加装电梯,让老人享受出行便利。
甚至细心、体己到结合休憩小品设置晾晒设施,上面晒着被子,下面唠着家常,画面温馨动容。
肆 黑科技
今天的西营前街之所以看起来富有现代化气息,是因为采用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黑科技。
- 海绵社区:利用屋面雨水收集、路基渗透系统、雨污分流系统等措施,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是惠及居民的“隐形福利”。
(意向图)
- 雪亮工程:改造后,楼门实现了人脸识别,这大大方便了社区对人员的管理,让居民安全放心,高效又实用。
- 智慧社区:社区内安装的电子公告板、车辆进出自动识别系统也为社区大大“减龄”,同时增强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知。
在城市更新的滚滚浪潮中,一线城市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国际化、科技化、现代化,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就是缩影。相信身处于这一浪潮中的“西营前街”们,在旧改规划师们的精心规划之下,也会追随时代脚步,变得更加美好、完整、舒适宜居。
同时,规划该社区改造的筑福团队也愿意分享更多经验,与伙伴们携手开启旧改时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