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门头沟区麻峪村的一处老旧厂房,最近成了京西的一处新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小院里就停满了车。慕名而来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前来健身的一家人特别多。
原来,经过改造,这处老厂房挂上了新招牌,成为“麻峪全民健身中心”。
图:昔日老仓库,今日“全民健身中心”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在大众点评这样的平台上,网友们热情分享着在此健身的体验。
图:大众点评上的网友评论
据介绍,这处老厂房原本的用途是仓库。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空间也有了新的理解及需求,“全民健身中心”就是在新形势下对老空间的一种赋能再造。
在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求,到2025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块以上。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6类项目建设。其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为延续“十三五”的支持方向,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为“十四五”新增支持方向。
城市更新平台筑福集团负责旧厂房改造的设计师表示,老旧厂房改造为类似于“全民健身中心”这样的运动场馆,有三点优势。
首先是空间优势,运动场馆根据项目对于高度、面宽会有一定的要求,老旧厂房符合条件的建筑体较多。
其次,老旧厂房拆除工作量少,可以灵活设计,改造建设施工周期短,也较为环保低碳。
第三,位置优势。随着城市化扩张,原本位于城市非核心位置的工业厂房,周边居民密度增大,需求提升,具有了位置优势。
据市场数据,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长迅速,需求量大,这主要是和人均GDP相关。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体育产业会出现“井喷”态势,而我国在2019年人均GDP就已破1万美元,体育产业将迎来迅猛发展。面对旺盛的体育需求,由老厂房改造社区运动馆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补短板”的良好模式。
城市更新领域专家认为,随着“十四五计划”中城市更新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配合“双减”、全民健身等政策的利好,更多形式的社会资本也将参与到体育空间的布局中,未来几年,类似于“麻峪全民健身中心”这样高效率、低成本、短周期、绿色低碳的老旧厂房改造样板,会在更多城市、更广泛的区域出现快速复制,成为引领城市更新领域投资、运营的风向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