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仅仅133字的留言,在网上疯传,感动了1.2亿网友。
“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 ”
这段文化况味十足的留言竟然来自于一个50多岁的湖北农民工。
其文字功底吊打了无数人,对读书的热爱更是感动了无数人。
原来,留言的主人公叫吴桂春, 在东莞打工17年。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 无事可做,无奈之下打算返乡。
临走前,怀着不舍与无奈,将陪伴自己12年的读者证退回图书馆,于是写下了以上留言, 后来这段话发到了网络上,触动无数网友。
人民日报也对此评论说:阅读是人生的“避难所”,不坠梦想,从读书中获取精神力量,平凡的人也有无限可能。
图书馆留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最后,在东莞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吴师傅获得了一份环卫清洁工作,不用离开东莞,又可以在图书馆看书了。
非常暖心的结局。
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为吴师傅提供了一个躲避一切忧愁的避难港,一个没有任何苦难的天堂。
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和图书馆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在书香中国的建设浪潮中,离我们最近 的社区图书馆则应运而生。
社区图书馆——让阅读成为日常
筑福集团的家园中心项目里面就包含了社区图书馆。
家园中心概念首见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中。
家园中心即为居民的15分钟生活圈,包含便民商业、 幼儿教育、图书阅读、运动体育 、老年看护等便民服务,这些服务,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一站式享有。其中距离人们最近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也随之而来。
(筑福集团门头沟向阳东里四号院--社区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一方面为了居民的日常阅读需求,让阅读真正成为日常。
同时作为第三空间, 有助于打造邻里和睦、学风蔚然的社区氛围。
作为家园中心模式的积极实践者, 筑福集团更积极推进社区图书馆的落地。
比如门头沟向阳东里四号院--社区图书馆,更特意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0-60岁的成长书单,满足全龄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筑福集团董事长董有说过:文化建设是韧性社区重要的一环,社区图书馆作为文化的载体,应该提高对其建设的重视程度。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愿筑福集团的社区图书馆一个个在城市里落地;愿每一个社区都能被书香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