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疫情后的第一个防灾减灾日。
即将结束的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灾难往往突发而至, 面对灾难,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道最有利的防线。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成为了今年主题,国家减灾办、应急管理部倡导:行动起来,防范化解身边的风险。
居安思危,筑福人以“为建筑更安全”为使命,抗震、防灾减灾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念兹在兹的责任和使命。
筑福也从12 年抗震走到了 “韧性”的升级。
从心开始,成立抗震基金
筑福集团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14年4月18日联合成立“抗震基金”,其宗旨是聚焦抗震,筑福集团捐赠200万 ,用于贫困地区建筑的安全排查、抗震培训、校园重建等项目。基金致力于联合行业力量,力争用30年时间消灭地震中不安全的建筑!
与国际知名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
与国际知名机构AIG开展技术合作,与美国开普森大学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用前沿科学和技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助力唐山应急防灾减灾基地建设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应急防灾减灾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多次邀请筑福集团领导和专家现场考察,筑福集团在项目规划、策划,以及招商上给予充分协助和合作,并成功在深圳开展基地招商。
与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在风险防灾合作
2019年筑福集团与上海城市风险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城市建筑安全领域进行课题合作。同时与深研院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进行抗震减灾研究。
建立抗震防灾产业园
抗震减灾应急救援产业秉承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兼顾统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打造以市场需求为主导,通过价值链体系构建产业链组合,实现组装,拼接,共享为核心的产品输入模式,为防震减灾应急救援产业搭建一个产业聚集及集成的共享平台空间。
站在科研前沿,建构韧性城市
筑福站在科研前沿提出的“城市抗震韧性评估”,是应用目前国际最前沿的城市安全评估理念和技术,通过对既有建筑弹塑性分析和地震动三维模拟,对城市综合防灾抗灾能力的模拟检验和预测。
筑福基于与清华大学陆新征课题组的合作,着力该课题成果在全国示范城市中的推广与应用。
这项科研成果不仅对地震灾害的结果有更加科学、准确的预测,同时基于其对建筑结构的弹塑性数据模拟,对风灾、水灾,尤其是地震经常伴生的火灾,也有非常好的预测能力。
对于人口稠密地区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城市,该成果的应用在灾害结果预知、预判、预警、预案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一些重点发展的新兴城市和特殊规划区域,由于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示范性,也非常适宜采用该技术辅助完成“韧性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
泉州塌楼事件,现场技术支援
泉州市防疫隔离酒店倒塌,震惊全国。筑福集团第一时间派遣技术专家会同福建分公司员工去一线支援,联系92个街道乡镇,并会同住建局、教委对危险房屋进行排查和解危咨询。
在默哀日,为逝者祭献花篮。
新基建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筑福集团5G技术和三网平台,加快城市建筑数据收集和分析,为建筑安全提供支持和保障。
校安工程,构建城市灾害安全岛
2009年起,“校安工程”在全国广泛启动,对全国城市和校舍进行抗震鉴定加固筑福集团先后完成3500万平的抗震鉴定,1300万平的抗震加固,35所中小学的抗震加固施工,把学校筑建成城市灾害安全岛,为城市防灾抗灾减灾,提供安全保障。这一切都如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所言,“把学校建成全社会最牢固、最安全的地方”。
老旧小区改造,为千万个家庭再造安全感
老旧小区,因年代久远,以及受制于当初的建筑工艺等问题,在结构上、抗震上等方面往往存在安全隐患。
筑福看到了其中的危机,集团十余年致力于老旧小区的改造, 在我们看来,老旧小区改造不是简单的粉饰外立面, 房屋鉴定检测、抗震加固改造首当其冲。没有安全的老旧小区改造,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以此为理念 ,筑福建立了老旧小区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且在10年间完成了超过了1000个的老旧小区改造。
组建三网平台, 实现安全风险防控
信息时代,应对城市安全和发展需求,筑福建立了韧性网、房联网、加梯网等三网平台,利用城市建筑大数据平台,助力城市安全和发展。
韧性网致力于推动城市韧性建设;
加梯网对城市老旧小区的房屋信息,是否需要加梯,了如指掌;
其中房联网更是给每个房屋建立了安全信息档案。
该网通过 “物联网 大数据”建立建筑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对老旧建筑进行24小时动态监测,实时更新建筑数据,同时,通过风险评估,对建筑安全进行预警,成功实现一张图指挥、一张图调度、一张图分析、一张图决策。
此外,联合保险公司,建立四维一体建筑安全保障体系,在华东地区(江浙沪)广泛实施,并得到央视及属地政府的高度好评。
防灾减灾,建构韧性城市,筑福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