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事之秋的2020,7月12日唐山5.1地震一早就迅速占领各大热搜榜单!
据中国地震台网报道,此次地震发生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 ,震源深度10千米,看新闻唐山有个别居民家厨房被地震震得一屋狼藉,此外京津也有震感。
(地震余震)
幸运的是无人员伤亡,整体说来群众情绪保持稳定。
随后,唐山市应急管理局迅速给到了鉴定:此次地震属1976年大地震余震,是一个正常的起伏。”
初读细思恐极,尤其是有成都居民表示:瑟瑟发抖。但其实大可不必。
虽然在大自然的神秘面前,我们始终是渺小的,但另外一边,我们也在与它的“相爱相杀”中,变得更有强大和韧性。
正如有人说:现在的唐山已经不是曾经的唐山了。
.........................................
让城市变得更有韧性,是我们应对无常世界的刚需,别无选择。
唐山地震,群众为什么能情绪稳定?
地震发生于7月12日06时38分,相关领导在震后的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并到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进行调度,启动III级应急响应。
省有关部门派出工作组赶赴唐山,河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各单位和唐山市迅速行动,有力有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目前震区尚无人员伤亡报告,社会秩序正常。
(7月12日,消防救援人员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卑家店镇前巍峰山村村民家中排查 图源:新华社)
迅速反应、无人伤亡,群众情绪稳定,唐山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令人瞩目。
有人说,唐山已经被对手“地震” 训练成一个真正的韧性城市。而这离不开唐山多年来在抗震抗灾中的投入。
硬件方面,唐山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理念,不断地提高建筑抗震等级,不能让建筑“杀人”,此次地震并未发生一起房屋倒塌就是最好的证明。
软件方面,唐山一直注重应急系统的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做了大量的防灾减灾科普活动,从政府的快速反应,到居民精神状态稳定,社会秩序正常,无不体现了唐山在抗震减灾软件方面的成就。
(地震演练)
利用智慧科技防震减灾, 唐山也一直处于技术前沿。据了解,唐山采用了地震预警系统,几乎以秒计,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出预警,为公众争取避难时间。
(震前预警)
唐山在抗震减灾方面的建设经 验与筑福集团的韧性城市建设理念不谋而合。
筑福集团以“为建筑更安全”为使命,抗震、防灾减灾是筑福的事业,更是筑福集团念兹在兹的责任和使命,12年的时间,筑福集团也从抗震升级到了韧性。
筑福集团的韧性城市建设构筑了包含硬件、软件、智慧管理的三元素体系:
硬件方面,筑福集团致力于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通过改造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对既有建筑减隔震应用的研发上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并进一步发布行业标准的导则,如《既有框架结构隔震支座托换技术规程》、《韧性建筑国家评价标准》。
(技术规程封面)
软件方面,注重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共同精神培育,鼓励互帮互助;注重社区级应急管理的系统性建设,包括居民应急理念提升及知识技能培训等。
智慧管理方面,结合5G技术建立韧性网、房联网、加梯网三网城市建筑大数据平台,通过 “物联网+大数据”对城市进行智慧管理。
(建筑安全防控平台)
(韧性 城市模拟 )
此次地震折射出唐山在防灾减灾的突出成就,也验证了筑福集团在韧性城市建设上,“韧性三元素”体系的科学性及系统性 。
韧性社区为什么只争朝夕?
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单元,提高城市的整体韧性,必须从提高社区韧性入手。
后疫情时代,3.9万个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中央保就业、惠民生最重要的王牌,如筑福集团董事长董有给我们算的一笔“账”
3.9万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居民700万户, 加上停车设施、加装电梯、海绵社区建设,总投资额将达到7000亿元到1万亿元, 根据目前建筑业12万元-14万元增加一个就业岗位的规律,1万亿元投资大约能新增700万就业岗位。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关乎国计民生工程的推进,韧性社区的建设,可以说只争朝夕。
正如筑福集团董事长说的:韧性社区是老旧小区改造理念的升华。
在新的时期,老旧小区改造的方向是韧性社区,这是民生所向,是社会的温度。
为此,筑福集团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成立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韧性城市专项公益基金”,并推出了 “韧性社区百城公益巡讲会” 年度公益活动 ,活动以讲座的形式,前往各个城市进行对韧性社区的公益宣讲,用实际行动来提升大众对韧性建设的认知;帮助地方政府完善社区安全、卫生、服务等公共性建设规划, 推动韧性社区示范项目的落地 ,从而助力政府推动韧性建设的进程。
(韧性社区百城公益巡讲会启动仪式)
6月23日,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首发开讲,目前正处于城市招募中。
防灾减灾,建构韧性城市,我们永远在路上 。
我们也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士加入进来,与筑福一起推动韧性城市建设,为民众的安全感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