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在韩国首尔梨泰院万圣节庆典上,蜂拥而来的民众超过10万人,导致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截至10月31日晚间,已造成15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梨泰院,是首尔的繁华地段,年轻人的天堂,相当于北京的三里屯。受新冠疫情影响,这里已经两年没有举办过大型庆典了。几天前的万圣节活动,就如同新鲜撕开的一道口子,让焦虑的民众疯狂宣泄着压力。而代价,就是一条条鲜活生命,以如此惨痛的方式逝去。缠绵数年的新冠疫情,让每个人的活动空间都不断被压缩,两点一线的居家在确保人们健康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心理焦虑。一旦有机会释放,强烈反弹的民众行为,背后是不是蕴藏着巨大的公共安全隐患呢?
解决问题的路径,是疏而不是堵
只有化整为零,构建“去中心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真正被民众认可的完整社区,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释放情绪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规避公共安全风险。10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以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为基本单元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规划各种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补短板”的基础上,更明确要求“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60%以上建筑面积用于居民活动。”
▲室外会客厅
居民活动空间,在不同的社区会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从养老驿站、社区图书馆,到健身场馆、口袋公园,甚至社区级的家园中心,都是在为人们提供家门口的活动场景。然而,如何将公共服务空间运营好,焕发空间活力,并非易事。事实上,许多公共服务空间在建成之后,不是后续被挪作他用,就是冷冷清清,处于闲置状态。
▲室内体育馆
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和社区管理者们探讨。
- 首先,公共服务空间本质上应当是“政府搭台居民唱戏”,发动居民,共建共享共治。反观我国崎岖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能够胜利的,一定是人民战争。社区是居民的家,只有在党领导下的居民,才会全心全意为自己的家园而投入和付出,此事不应完全委托给第三方服务机构。
- 其次,建立合作产品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通过市场化机制,为老人和儿童提供真正需要的服务,哪些服务是被需要的,每个社区都不尽相同,基础调研固然重要,却必须动态更新,只有被社区居民接受的服务,才有生存价值。
▲室内图书馆
- 第三,组建及引入居民社团社群,让有意义和能量的民间活动来丰富公共空间。羽毛球社、读书社、科学社,这样的社团活动,是居民自发的需求,有群众基础,参与感强,可以避免大规模聚集,应当予以鼓励,引入合作。
▲安全的活动与安全的公共空间
如果没有居民的参与和认同,公共空间仅仅是建筑,而不是居民真正的家园。作为社区建设的关注者,在未来,我们也将带您走入不同的社区,深入了解养老、健康、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空间的运营经验,通过创新和交流,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新型家园。也欢迎业界朋友共同探讨这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