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五分钟内就可享受养老服务、餐饮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如此便捷的“五分钟生活圈”,是李大妈决定从主城区搬回来的原因。这个圈,就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中仓街道中仓社区。
近年来,通州区住建委、各街道分批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解决居民普遍反映的身边养老设施少,休闲设施少,生活不方便等问题。中仓社区因地制宜,将一座弃锅炉房更新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中仓家园居民口中方便实用的社区综合服务体。
该家园中心一层提供配餐、理发、超市、果蔬和综合活动服务,二层提供图书阅览、儿童娱乐功能,三层则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出门走一走,菜篮子、食堂、书店、理发、购物、医疗全都有。
改老适老,满足居民基本需要
在最初的改造中,各级部门在挖掘潜在场地时,废弃锅炉房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中仓街道项目相关负责人李迪阳说:“锅炉房占地800平方米,内部挑高14米,废弃实在可惜,如果能加以改造成为家园中心,不仅有利于改善市容环境、丰富周边居民生活,还能给创业者提供比较灵活的创业、工作场所,可以说一举多得、多方共赢。”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曾经的废弃锅炉房已变身城市副中心首个社区级家园中心。为了方便老年居民,中心西侧还加装了电梯。14米的挑高也从一层变为三层。为周边近3000户居民提供助老、家政、阅览、医疗等多种功能。着力满足居民各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补充惠民服务设施短板。
老旧更新,让老旧小区暮气消散
按照设计方案,锅炉房改造中外立面红砖墙大部分原状保留,外墙上一块由原北京市劳动局颁发的“安全合格锅炉房”的铁牌子,也原样保留,留住老建筑的历史感,不少居民在施工前和竣工后与它合影留念。
内部经过改造升级,打破原有结构框架,现代化设计改造方案节能、环保又美观大方,让每一方面积都有使用价值。
“雪白的墙面,搭配上原木色的扶手、青石色的台阶,看起来特别高级。”李大妈一直跟她闺女夸赞家园中心,这里整合了原来70平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满足居民对于补充养老、医疗设施的向往,切实实现小中心大便民。
按需索骥,根据居民需要打造服务场景
疫情的到来,让人们更重视“居家”,中仓社区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存量空间,构建出便民的“5分钟生活圈”,可谓是变“废”为“宝”的新标杆。
此次家园中心改造,各级协同作战,共同破解难题,按照居民诉求,量身打造,让居民评价和反馈改造及使用效果,共同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未来,家园中心的建设将按照分期有序实施的思路,充分挖掘老旧小区存量土地资源,优先利用存量用地建设家园中心,特别是优先利用条件较好的旧工业厂房,探索多途径开发建设家园中心的实施模式。通过社区家园中心的全面开花,逐步完善“美丽家园”的概念,针对社区突出问题,平衡环境、资源、设施、人口等,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科学配置资源要素配比,让便民生活圈与日常居住环境大范围接轨,为大运河两岸的居民们实现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