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空间是两个建筑队,交替施工,在广袤空阔的大地上建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的形式朝着更新、更复杂的方向发展,时空这两个原本兢兢业业的建筑队,也会偶尔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建筑规范会以更严格的手段对建筑质量和城市规划加以控制。但是对既有建筑,我们难道只能“亡羊补牢”?
安得广厦千万间 建筑生命俱长延
西方哲人曾说:“建筑是凝固的史书”。可如今,这本史书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结构粗糙,表层油墨污浊,还要经受风吹、雨打、地震、肆意涂改……2014年,竣工于1994年,迄今也只有28年历史的浙江宁波奉化锦屏街道居敬小区,在它20岁的时候轰然倒塌在历史长河中……
“高度重视房屋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近年来房屋倒塌事件,众多专家呼吁要建立既有建筑安全监测平台,做到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系统推进隐患整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全国部分省市为此开展了大量调研实践和论证。
用物联守“羊” 用数据补“牢”
事故发生后,奉化各级政府痛定思痛,从2014年开始局部试点房屋安全智慧管理,现已成功发展应用到整个建筑行业。依据房屋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大数据显示:其平台的九大模块,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配合多点协同检测,便可真实反映监测物的形变状态及时性及数据真实性。在不受时间、人员、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实现7*24小时的监测,且监测数据可长久保存,并伴随时间推移及人工量的减少,降低风险成本。
目前,房屋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已协助地方政府,对房屋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动态和大数据监测管理。距今8年,奉化当地再未发生过因老旧房屋年老失修引发的人身财产事故,当地居民生活的更安全,更舒心。
应用房联网 让更多绸缪在未雨时
让建筑会说话——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应用于传统建筑物,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安全防控能力,实现产业升级,还能够真正将服务从灾后转移到灾前,最大限度挽救生命。
后疫情时代,既有建筑安全监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在技术不足、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对于各地方政府,不论是技术平台的应用,还是多方协作的机制,奉化的房屋安全智慧管理模式都颇具借鉴价值。
从长沙自建房倒塌,黑龙江哈尔滨仓库坍塌,再到山西襄汾饭店坍塌……灾害就在身边,风险控制必不可少。人民的生命和安全,经不起任何乐观偏差和掉以轻心,即有建筑的房屋安全管理一分钟都不要等。